520總統就職演說:面對1740億美元損失與物價飆漲,薪資該怎麼調?


一、烏克蘭戰爭的原由與後果
隨著520總統就職演說即將到來,國家領導人必須正視國家安全與經濟未來。本段將闡述烏克蘭戰爭的起因及後果,並以數據警示台灣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
- 人口減少:自2022年全面入侵以來,烏克蘭人口減少約1,000萬人(約戰前的25%)。
- GDP下滑:2022年GDP下降28.8%,2024年僅回升2.9%,仍比戰前水平低23%。
最新談判中,俄羅斯與美國達成戰略武器限制與經貿合作協議,雙方獲得戰略與經濟好處,但烏克蘭的安全與主權問題仍未獲得實質解決。
假設戰爭發生在台灣:台灣2023年GDP約7570億美元,若下滑23%,將損失約1740億美元;人口約2300萬,若減少25%,將流失約575萬人,對勞動力、市場需求及社會結構造成重大衝擊。
二、台灣親中的優劣分析
- 貿易依賴:2022年兩岸貿易達2735億美元,佔台灣貿易總額26%。
- 文化相近:語言與歷史背景相似,促進民間交流。
風險:民主自由價值可能受限;國際獨立地位或受質疑;依賴單一市場增加經濟風險。
三、台灣親美的優劣分析
- 軍事合作:美國2022年對台軍售超過15億美元;國會通過多項友台法案。
- 價值共享:民主自由制度保障;提升國際能見度。
風險:與中國對立風險升高;成為美中競爭棋子;短期內可能流失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市場訂單。
四、借鏡《烏克蘭血的教訓》重點
- 美國並不真心支持台獨:以自身利益為先,未準備為台獨開戰。
- 台灣被推向「聯美抗中」前沿: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前線棋子。
- 「脫中入北」是假象:非可持久的國策。
- 真正危險來自自我懷疑:國家失敗在於內部信念崩潰。
- 務實平衡是出路:借鑒新加坡模式,在大國間遊走以確保安全與繁榮。
五、筆者觀點:經濟優先,親中務實
經濟實力是國家安全與國際地位的基礎。在美國「美國至上」政策背景下,中國市場佔全球GDP超過18%,與台灣經濟緊密相連。遠親不如近鄰,親中可享低貿易壁壘、產業鏈整合及技術溢出。

筆者之蒙古籍配偶多次前往中國與蒙古,深感中國三、四線城市蘊藏巨大商機。筆者建議台灣應以務實策略親近中國,利用科技與產業優勢拓展市場。若你也認同此觀點,不妨與筆者一起前往蒙古國,探索新的商業機會!
結論:台灣應以務實親中策略為主軸,增強自身經濟實力與談判籌碼,實現「別人來親我們」的外交格局。
參考文獻
- [1] 《烏克蘭血的教訓 台獨美國夢該醒了》— 今日大公(2025年5月18日)
- [2] 聯合國難民署,《烏克蘭人口流失報告》(2024)
- [3] GMK Center,《烏克蘭經濟2024年報告》(2025)
- [4] 中華兩岸經貿協會,2022年兩岸貿易數據(2023)
- [5] 美國國務院對台軍售公告(2022)